时间:2025-02-17
大
中
小
来源: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
位于大同的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通过验收,实现国内首次低真空超导悬浮航行;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获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标志着我省制造业细分领域达到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建成运行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为全国首个专属煤炭行业的能源智算中心。
全力打造促进四链融合的创新驱动平台,9个设区市晋创谷挂牌运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成8个高水平实验试验平台;在4所高校开展“三项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三晋英才计划”,推广“人才绿卡”;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6家。
120个“山西精品”享誉海内外,手撕钢、车轮钢等特种钢材料,T800、T1000等高端碳纤维,8英寸碳化硅衬底、深紫外LED芯片等半导体产品,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等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00亿元、1800亿元、1400亿元;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5.6%、1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4%,5G基站、标准机架分别达10.8万个、101.2万架。
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产品竞相涌现,新产业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我省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是未来所系、大势所趋。开年以来,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推动力、支撑力。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正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提质加速。
地处吕梁山麓的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曙光煤矿调度集控指挥中心,目之所及满满的科技感。当班值守的员工轻触按键,发出一键启动指令,1232智能综采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溜子)、皮带、转载机、采煤机、支架等大小机械一一被激活,跟机、移架……采煤机进入割煤程序,瞬时乌金如瀑,似舞动的乌龙循着预设的线路飞奔山外。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焊接工艺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项AI新技术在该公司落地应用。这是一项以算法优化和试验统计为突破口成功开发出的“AI+TZCO”智慧工具,全称为多模态焊接过程即时监控与反馈大模型。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大厚板(厚度在4.5毫米至25毫米之间的钢板)焊接质量精细化控制的尝试,更是对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深刻实践。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求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太行冷锋快速光亮淬火油以其清澈透亮的“颜值”、稳定可靠的“品质”,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引人注目。目前,该产品主要用在齿圈、长轴、大直径齿轮上,在淬火硬度、硬化层深度等方面完全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未来,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高端制造、航空航天领域,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
前不久,由运城恩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AI智能高危急救穿戴设备产品发布会在“晋创谷·运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中心举行。“这款手表使用了高精度传感器4G、蓝牙双核,实现了测、防、调、管、救五维立体健康管理。”该公司董事长赵勇师介绍公司新产品时,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仅如此,这款产品多个亮点属全球首创,做到了心脑梗的提前预警与筛选,准确率极高。”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持续创新的山西大步向前。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此做出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3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1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开展“4+1”国家科技攻关。新建2个省实验室、2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3个能源技术科创走廊、3个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搭建跨行业综合性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创建智能工厂30户;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集聚区,促进先进金属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航空航天业增长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6%左右、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30%以上。(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