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标准化专栏 > 正文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02       大    中    小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的标准化发展设定了目标,绘制了蓝图。

  一、引言 

  2021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文可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板块,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布局了标准化自身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明了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标准作为质量工作的标尺,在质量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以《纲要》实施为契机,为推进质量服务行业的标准体制机制提升、研究领域开拓、标准实施等工作,更好发挥标准在检验检测认证方面的引领作用,本文对结合质量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对《纲要》内容进行了十个方面的解析,对质量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二、纲要解读 

  1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解析: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文件第一次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位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准确阐述,用“技术支撑”“重要方面”“基础性”“引领性”等词语来定位标准和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质量服务行业要借此机会大力提高标准化水平,提升标准制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服务国家新兴战略领域的开拓,传统行业领域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发展作用。 

  2.《纲要》的发展目标部分指出: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解析:“四个转变”充分体现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未来标准制修订将更加注重市场引导,更加注重标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标准的国际化,更加注重标准制修订质量,为质量服务企业更好地做好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3.《纲要》的发展目标部分指出: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 50%以上,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 18 个月以内。 

  解析:全域标准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而且还包括社会事业,可以预见,养老、体育、教育、保险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化会加速发展。在巩固农业、健康、安全、环境等传统领域标准化基础上,新兴产业的标准需求会更加紧迫,地位更加凸显。《纲要》明确提出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未来科研与标准的融合更加紧密。以前国家标准的制定周期通常在30个月以上,这次《纲要》明确提出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因此,标准制修订和审批程序会改革调整,标准制定和发布效率会大大提升。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这说明未来我国会大大加强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力度,积极争取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话语权。《纲要》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到2035年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4.《纲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部分指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动产业变革。 

  解析:《纲要》明确指出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17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任务,质量服务行业需要在以上提到的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中,根据实际基础和市场需求,围绕涉及检验检测、认证、计量、评价等细分领域的标准需求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为以上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质量服务支撑。 

  5.《纲要》中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部分指出: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进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等标准化工作。 

  解析: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是《纲要》的一大亮点,也是标准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同时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切实发挥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将来国家的科技项目成果会更多地以标准的形式展现。各地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其他类型标准的奖励力度。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机制更加成熟,各地会将更多标准研制任务纳入拟建和在建的各类共性技术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6.《纲要》的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部分指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 

  解析:《纲要》明确提出七项工程和五项行动,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公共安全、基本公共服务、新基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养老和家政服务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标准必将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质量服务行业应跟进以上重点领域,开展综合质量服务,促进产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发挥质量服务的优势作用,推动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7.《纲要》中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部分指出: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解析:《纲要》提出到2025年,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要实现以上目标,国家要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加强标准的国际交流,如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国际标准,并向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标准。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会明显加快,国际标准化工作会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标准将逐渐走向国际标准的舞台中央。 

  8.《纲要》的优化标准供给结构部分指出: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 

  解析:《纲要》加大了标准化发展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团体标准发展;二是标准化运行机制更加深化;三是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在计量量子化、检验检测智能化、认证市场化和认可全球化中的作用;四是通过立法和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标准的实施应用;五是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指导作用。这些都是未来标准化改革创新的亮点工作,会极大地促进标准的应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的基础保障作用。 

  9.《纲要》的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部分指出:构建以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龙头,行业、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骨干的标准化科技体系。其中(三十一)条款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完善促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标准化相关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 

  解析:《纲要》在标准化技术支撑和标准服务方面将出台一系列举措。在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方面,构建国家、地方、区域等不同级别的科技体系,并建立国家级的标准研发及应用基地。在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方面,完善质量服务手段的标准化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标准化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 

  10.《纲要》的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部分指出:开展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教育,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 

  解析:人才是标准研发的第一资源。国家将标准化纳入各级教育体系,并构建多层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国家标准化高端智库,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推动,因此未来关于标准化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将成为人才培训的重要领域。 

  三、结语 

  各行各业应充分认识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纲要》的总体要求,通过制定适合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组建标准开发人才队伍,加强标准研发投入等方式,提升行业的标准水平,促进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