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药品监督领域 > 公开内容 > 正文
时间:2024-04-15 大 中 小 来源:河曲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大地回暖,各种野菜生机勃勃竞相长出。我县可以食用的野菜有很多,食用的历史也很悠久,不过很多野菜虽然好吃,但部分却有毒,若是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中毒重者或将危及生命安全。为避免公众误采误食野菜中毒,河曲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提醒广大群众:
一、野菜,是指可以作为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广泛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栽培蔬菜相比,含有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公众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毒野菜!
二、不乱挖野菜。野菜被公众视为“天然绿色食品”,但野菜也会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化工厂、垃圾堆、繁华马路等附近的环境质量不佳,所生野菜容易吸收铅等有害物质。公园和城市公共绿地等区域经常会喷洒农药,废水边的野菜也常受到土壤和水源污染,均不宜采摘食用。它们看上去干净鲜嫩,但食用可能会给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同时,粗暴挖掘将使野菜无法再生长,还可能损害绿化景观,伤及娇嫩的珍稀植物。河流两侧河堤上的野菜如果过度采掘,会造成河堤水土流失,造成河堤抗洪安全性下降。挖野菜及清洗野菜时记得戴手套,因大部分野菜当中富含较多的呋喃香豆素,这种光敏物质经过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着,增加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针对过敏体质的人,在采摘时一定要注意有无皮肤瘙痒、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等现象,防治过敏的发生。
三、不乱食野菜。不采食、出售、购买不认识的野菜,十字花科的野菜较为安全,有白色乳汁的别碰,如果在食用时吃到苦味也是危险信号。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在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相当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经过浸泡、水焯等去毒处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很多野菜具有毒性,并且容易混在可食用的野菜中。坚决不采食野生蘑菇。春季是毒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呼吁公众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四、注意野菜的副作用。各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如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小蓟(苦菜)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多数野菜性凉,特别是苦味野菜,易伤脾胃。部分野菜草酸含量较高,如柳芽等,需漂烫焯水后食用。还有些野菜如苋菜、灰菜等含有的光敏性物质会引起过敏性皮炎。车前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抽搐,蒲公英、鱼腥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马齿菜食用过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及地域、时间,有选择的适量食用。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就近就医。
五、严禁生产加工销售有毒野菜。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农村客堂及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聚餐加工烹饪食用野菜,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六、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把野菜采购关。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采购、严格加工,做好留样备查。餐饮服务提供者做好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不加工制作来源不明、不熟悉的野菜、野果,广大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环境整洁、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用餐。五、野菜生产经营者应严把原料关。严禁生产经营有毒、有害、来源不明的野菜,同时应保证原料新鲜安全,采用合理的贮藏条件、加工及烹调工艺。野菜生产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出厂检验合格。
七、有症状及时就医。食用野菜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过敏、胸闷、呕吐、腹胀腹泻,或是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哺乳期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应暂停哺乳,以保护婴儿健康。消费者如果是在外就餐食用野菜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除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