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大 中 小 来源:河曲视窗网
父亲离开我们半年了。清明将至,在这个细雨纷纷的季节里,写篇短文缅怀父亲,以慰我心。一百八十多个日日夜夜,父亲逝前安详平静的样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还有过往的经历,总是让我不由的想起。回忆像一面镜子,闪现一帧帧图片,也在映照着我们自己;回忆像一本书,慢慢的沉淀,慢慢的变厚,让我们能够更多的读懂父亲,了解父亲。
父亲的工作经历没有离开过教育,与老师或者教师称呼相比,我觉得父亲更喜欢称呼自己为教员。父亲在山上辗转几处当教员,让我对杨桥洼的大果子、石城的弥佛洞、曲峪的“七月七”等耳熟能详。他待的时间最长的是石城,这里也是他后来回去次数最多的地方,现在交通方便,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无论何时,与人谈起黄河悬崖边上的悬空界和弥佛洞的传说,他总是如数家珍的熟悉,情不自禁的自豪。
龙年正月初一的下午,我们一家人开车去了石城。崖下冰封的黄河覆满白雪,高悬的岸上一隅,小庙进行过修整,院子整洁了,竖起了不少指示牌。“兜率天宫”砖雕门洞旁,是父母亲和哥哥姐姐曾经住过的那孔小窑洞,灯亮着,很暖和,村里的人们正在为初八的庙会忙碌着,那一方记载弥佛洞历史的石碑依然斜躺在墙角。我在上院站了一会,没有往下院再走,河风是那么清冽。
父亲对无线电的痴迷,把爱好变成了一门无师自通的手艺。我和哥哥姐姐似乎从小就闻惯了松香焊锡丝的味道,邻里亲戚和同事朋友的电器坏了,总要找他维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订阅的无线电类杂志期刊,整齐装订,如今依然摆放在书架上;现在集成电路的应用,淘汰了的新旧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元件,分门别类的装满了他小工作台的各个抽屉。在老家,我有时会翻翻书架上的书,看看抽屉里的电子原件,尽管我看不懂。
父亲喜欢摄影,过去的120、135相机,后来的数码相机、摄像机都能跟得上迭代,熟练的使用。我上小学时,离他单位近,经常放学后去找他,遇到冲洗胶卷时,我一定是助手。进了暗室,暗红的灯光下,底片曝光,父亲教我显影定影,看着上面的人像逐渐显现,亮度清晰度由我掌控,捞出后烘干裁剪,每一个步骤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父亲喜欢书法,独爱隶书。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偶尔练练字,春节为家里写对联。2022年腊月,疫情当紧,父亲身体状况不如以前,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我电话鼓励他继续写,写完家里张贴用的,也给我快递寄来两幅,没曾想那成了最后一次用上父亲写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