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河曲 > 河曲文化 > 正文

河曲杜裕田散文:妈妈的美食 粉汤油糕

 时间:2023-07-12       大    中    小      来源:河曲视窗网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最好吃而又最难忘的莫过于妈妈的美食——粉汤油糕了。每逢大年初一,或是家里亲人过生日,或是家中有喜庆的事,又或是家中来了重要客人,妈妈总会精心为我们做上一顿香喷喷的粉汤油糕。

  油糕是我们这个小山区河曲县最好的美食。尤其是在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油糕算是我们饮食中的奢侈品,不是想吃就能随便吃上的。老辈人讲笑话说:人活一世要吃两次油糕,第一次是自己的出生过满月,这时作为孩子还太小不会吃。第二次是人去世后安葬吃油糕,只能是别人吃,也就是说这两次油糕是本人都吃不上的。虽然是个笑话,但也说明了油糕这种美食的精贵之处。 

  做油糕的大黄米面是我们河曲的一种农作物土特产"黍子"。据史料记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发现了黍亚科出土的淀粉类颗粒,上古时期炎黄先祖称之为黍稷,代表江山社稷。后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逐渐进化成了今天的黍子。在众多农作物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其营养价值是大米的二至三倍。 

  黍子生长环境要求低,生长周期比较短 ,最适合土地贫瘠的晋西北地区生长,也是我们河曲周边地区的特产。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当糜黍苗子生长出新穗的时候,会飞来成群的麻雀啃食细嫩的穗苗,在这个季节,大人们就在种地的周围用破旧的衣服或稻草编成假人来驱赶飞鸟,以此来保护农作物的收成。 

  成熟后的黍子籽粒饱满,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黍子秆,在微风中摇曳点头充满了自信,好像在向人们炫耀它取得的丰硕成果。 

  黍子成熟后,农民用镰刀收割,打捆背到场面,均匀摊成一个大圆圈,经过骡子拉的碌碡一遍遍碾压,去掉秸秆,用木杄铲着高高扬起,利用风吹走杂质,留下的就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黍子了。黍子晒干后再经过石碾去皮就成了黄米,再经过第二次用碾子碾压成细粉,就成了糕面,河曲人叫它黄米面。 

  制作油糕要经过拌面。蒸糕.揣揉。捏制.油炸等一系列工序。特别是用黄芥油炸熟的油糕,那独特而浓郁的清香味扑鼻而来,能抓住你的味蕾,让人糕瘾难消。只要是邻居家炸油糕,左邻右舍都能远远的闻到飘散在空气中那沁人心脾的油炸糕香味,香得人口水直流,此时准能听到有人高喊:"谁家煎油糕了! 

  一次哥哥过生日,妈妈很早便把糕面挖到盆子里准备午饭。家乡的土窑洞冬暖夏凉,生上炭火的土炕上温暖舒适。屋内热气蒸腾,妈妈把糕面用温水拌成半干状,在蒸笼上铺好笼布,然后一层一层地把糕面撒在蒸笼里,盖好锅盖蒸至泛黄熟透。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揣糕了,滚烫滚烫的软糕,倒进陶瓷盆子里还非常烫手,妈妈用拳头沾上冷水快速的揣捣翻腾,一会儿就变成了光光的糕团。因为经常看到揣糕非常烫手,有一次我拿起擀面杖在软糕面里用力捶捣,这个办法受到了妈妈的赞扬。 

  妈妈做的糕有四种吃法,枣坨子,豆子糕,菜糕和蘸素糕。枣坨子就是把素糕擀成方片,抹上煮熟去了核的枣泥对折卷成长圆卷,再用刀切成一公分多的圆片;豆子糕就是包上兑点碱面煮成大红色的豇豆泥;至于菜糕就是把土豆煮熟压碎,豆腐切成小块和韭菜等调味品拌好做馅,再把馅包在糕里。三种糕捏成圆形。三角形.饺子形三样形状,吃时便于区分。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糖糊糊蘸素糕。妈妈早先把葫萝卜擦成碎丝,在锅里加水反复慠煮成葫萝卜糖水,再把这萝卜水用慢火熬成糖浆糊糊。趁热嚼上一圪哒揣好的素糕,再蘸上粘稠味香的糖糊糊,用嘴一咬,劲道而又软糯,满嘴香甜。童年时嘴馋,哪里等得及油糕,没等油糕出锅,早狼吞虎咽的吃了个半饱。 

  接下来就是煎油糕了。锅中倒入黄芥油等素油炼起来八成热,把捏好的素糕放入油锅里,不断翻动,炸至两面金黄,酥脆起泡,捞出来就是现炸油糕了。 

  粉汤是油糕的绝配,所以吃油糕是一定要喝粉汤的。妈妈做粉汤先是压粉条。将山药粉面放一部分在瓷盆里,将滚烫的开水快速倒入,用筷子快速搅拌至粘稠状,再加入干面粉搅拌揉成团,锅里烧开水,用饸烙床把面粉团挤压成粉条进入锅里煮到成型,捞出放入冷水盆降温,捞出来一小堆一小堆摆在放秸秆篦子上冷却定形。然后将豆腐切成小条,土豆切成碎丁,锅里放点猪油,将土豆和豆腐一起炒至七成熟,加水煮开,再放入粉条,加入调料增味增香,转眼间一锅香喷喷的粉汤就做成了。 

  正好那天小外甥出生刚过一百天,老家土话叫过百岁,也在家,小宝宝头上戴着虎头帽,脚下穿着虎头鞋,十分可爱,妈妈抱过自己怀里,攫了一小块油糕喂在孩子嘴里,只见可爱的毛眼眼弯成月牙一样,粉嘟嘟的小脸蛋两边还沾了好多吃过油糕的泡泡粒,这时哥哥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泡泡油糕起泡泡, 

  糯糯酥香甜糯糯。 

  宝宝爱吃肚饱饱, 

  糕糕喜庆登高! 

  这样我们全家人欢天喜地的喝着粉汤吃着油糕,享受着妈妈做的美食。 

  这是我家的一顿午餐,也是家乡的风俗,不知道老辈人赋予了粉汤油糕怎样的内涵,总之我们河曲人生孩子过满月吃粉汤油糕;庆祝生日寿宴吃粉汤油糕;喜结良缘结婚庆典吃粉汤油糕;老人安葬。搬家盖房。孩子考取好学校都要吃上一顿粉汤油糕。我们这里还流行着搬家不吃糕、一年搬十遭"和"上梁馍馍压栈糕"的风俗。油糕外观金黄酥脆,吃在嘴里软糯清香很是耐饥。粉汤更是晶莹剔透,入口留香,解渴解馋。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我很想把粉汤油糕这种美食通过 媒体、互联网等渠道来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曲的美食文化,因为它是我们河曲老辈人世代的传承和餐饮生活的缩影。 

  每当我漂泊在外的时候,总会想起妈妈做的粉汤油糕,回味起儿时那无比的温馨和幸福。我更想感叹的是,人世间"妈妈这两个亲切的字眼是用嘴唇发出最甜美的声音,是用慈爱和全部心血默默地哺育我成长最坚实的支撑。我爱妈妈,我爱妈妈的美食——粉汤油糕! 

关闭本页